More

    觀看 — 覺察 — 洞見

    轉化過去所見,探詢觸動之景,形塑嚮往未來。
    Vision是跨越時空的存在,從當下純粹的「觀看」,推進為沈澱所思的「察覺」,而後淬煉、創作、形成「洞見」。
    以Vision的多重意涵為旨,金可文教基金會期許能探索在過去、現在和未來,「觀看」的各種形式與意義。

    迎向更光明的未來 — 關於「讓孩子也看清楚」的那段歷史

    讓孩子戴上眼鏡至今猶是如此充滿挑戰,讓人不禁好奇,最開始的這一切究竟是怎麼被催生的呢?

    看得更近或更遠?— 視覺藝術中的望遠鏡

    著名的印象畫派作品中經常可見歌劇院的場景,描寫上流社會的各路人士觀看戲劇的樣貌。這些圖像中,望遠鏡經常是必備元素,不僅是穿著打扮的標準時尚配件,也是看劇時不可或缺的配備。

    看得更近或更遠?眼鏡在視覺藝術中的角色 — 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的鑑賞文化與時尚

    眼鏡發展不同樣式與裝飾性,是上流階層、文人雅士圈的時尚配件,襯托自己的身份、地位與品味,亦是鑑賞家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看得更近或更遠?眼鏡在視覺藝術中的角色 — 中世紀晚期至早期文藝復興篇

    誕生於十三世紀晚期義大利的眼鏡是當時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不僅成功改變並拓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後來也出現在視覺圖像之中,成為常見的元素與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