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在珠寶美學的發展上各有所長,而自古以來,東方與西方藝術透由傳教士、外交使團與商旅的引介,再再驚豔著彼此的感官,影響深遠。時至二十世紀,全球旅行的門檻降低,東西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盛行於二十世紀早期的裝飾藝術(Art Deco,c.1920-1940)風尚,審美取向與東方藝術中偏向平面化的諸多抽象性符號更是非常契合,藝術家們透過題材圖案的全然或部分移植挪用,亦或是寶石的選擇與搭配組合等方式,以裝飾藝術設計思維重新詮釋珠寶藝術,珠寶就此被賦予了新的獨特風貌。
裝飾藝術時期的高端珠寶眼鏡也精彩地反映了彼時西方世界對東方情懷的著迷,各大珠寶品牌紛紛推出由來自印度的深邃紅寶石、祖母綠、藍寶石雕刻成葉片、漿果、花卉形貌所組成的水果沙拉(Tutti Frutti,又稱水果錦囊)系列,擷取自印度靈感的東方濃艷寶石花園於是盛放。以日本和中國為主體的東亞文化,從數世紀前延伸透滲的影響力也未曾式微,遠東風情的寶石與媒材技法、題材紋飾被廣泛運用,東西元素出人意表的混搭,開啟一場綺麗而歡愉的奇異盛宴。

中式織繡眼鏡袋
清中葉以降,有鏡腳的西式眼鏡形式傳入,逐漸在中國市場流行,並融合中國傳統裝飾美學,發展出嶄新面貌,其中也包含了長型眼鏡盒與眼鏡袋的製作。精美的中式眼鏡袋經常與中國傳統織繡工藝結合,以線代筆,織就美麗多彩的圖案,令人讚嘆。
此件眼鏡袋為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藏精品,以米黃色為地,釘線繡框邊,內以打籽繡填色,周邊以藍色線繡回紋,中間繡花鳥、湖石等庭園風景;上縫藍色織帶以為吊掛,下亦綴二藍織帶,為中國傳統眼鏡袋之經典形式。

翡翠掛墜式手持眼鏡
東方翡翠的鮮豔色澤,一直都是歐洲高級珠寶作品點綴神秘氣息最鍾愛使用的寶石素材,與璀燦華麗的白鑽、彩寶搭襯,更顯獨特氣韻。
以色澤明艷油潤的翡翠鑲片為主角,鏡片折疊隱藏於其後,此件眼鏡藏品使用之翡翠鑲片據信為中國傳流至西方之原件,它們通常被成對雕琢,再加工鑲飾為蝶翼,作為中式髮簪、帽冠的裝飾等用途。中國傳統對自然萬物吉祥寓意一向有著許多巧妙聯想,此枚翡翠鑲片細膩雕刻了展翅翩翩的蝴蝶、圓潤飽滿的葫蘆、錢幣、卍字等中式傳統祥瑞符號,充分顯示了中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寄託與嚮往。

MAUBOUSSIN掛墜式手持眼鏡
來自巴黎的夢寶星(Mauboussin, 1827-迄今),在二十世紀上半葉,以對裝飾藝術風格的獨到見解,結合對彩色寶石的優越表現力,拓展了珠寶藝術的面貌。
此件工藝精湛的彩寶花籃掛墜眼鏡,鏡片安穩的折疊隱藏於掛墜背面,掛墜造型以符合裝飾藝術時期的「現代」設計語彙,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水果沙拉的極致風采。由白鑽幾何排列的璀璨花籃中,夢寶星以流線起伏的弧面切割紅寶石、藍寶石、紫水晶與祖母綠,巧妙拼排化作嬌豔欲滴的花卉與綠葉,在光影照映下更顯奢美絢爛,彷彿凝結那盛放飽滿的生命於永恆一瞬,是夢寶星對裝飾藝術時期眼鏡設計美學最動人的詮釋。

BOUCHERON掛墜式手持眼鏡
以精湛工藝與優雅品味享譽世界的法國傳奇珠寶品牌寶詩龍(Boucheron, 1858-迄今),在裝飾藝術時期將黑色的神秘魅惑,融合了印度生命之樹珠寶靈感,製作了這件令人驚羨的黑瑪瑙彩寶掛墜眼鏡。掛墜正面以鑽石、紅寶石和祖母綠交錯鋪陳,鑲嵌於大片黑色瑪瑙中央。瑪瑙濃郁的黑,襯托靚白閃耀的鑽石與妍麗彩寶,散發一股神祕氣息,可覷見當時西方國度對東方風情的遙想。
掛墜造型眼鏡在裝飾藝術時期相當受到歡迎,搭配著垂墜過腰的長鍊,鏡片則被折疊安置於墜子後方,展開時是精巧的手持眼鏡,收合配戴亦是一件優美的珠寶墜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