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鈺涵
自十八世紀以後,眼鏡逐漸發展出不同的式樣與裝飾性,進而成為上流階層、文人雅士圈的時尚配件。配戴眼鏡或隨身攜帶眼鏡的行為或形象,不僅得以襯托自己的身份、地位與品味,甚至變成一種隱含知識權力階級的社交展演。尤其,隨著藝術市場、收藏與鑑賞文化的興起,眼鏡更成為了鑑賞家(connoisseur)形象塑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The Metroplitan Museum of Fine Art

法國藝術家布瓦伊( Louis Léopold Boilly, 1761-1845)於十九世紀所作的漫畫《藝術鑑賞家》(圖1),便生動地刻畫出眼鏡與鑑賞家連結的經典意象。畫面中一群身穿體面衣裝的鑑賞家男士們,全擠在一起看畫,其中的三位男子或手持式單柄眼鏡(quizzing glass)、剪刀式眼鏡(scissors glasses)與簡單的鼻架式眼鏡(nose spectacles),透露著當時眼鏡已有多樣的流行款式,也凸顯鑑賞行為與眼鏡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布瓦伊以誇飾或滑稽的手法,描繪這些男士們在眼鏡後方各自瞪大眼睛、沈思端詳畫作細節的神情,實際上是想輕微嘲諷當時業餘鑑賞家們為展現、賣弄自己學識與品味的表演行徑。

這種諷刺鑑賞家的手法更早可以追溯至威廉‧霍加斯(Willian Hogarth, 1697-1764)的作品(圖2)。這幅插畫是霍加斯為1761年為當時藝術家協會(Society of Artists)展覽目錄所設計的尾頁裝飾,描繪一隻衣帽端莊、入模人樣的猴子手持閱讀、鑑賞之用的單柄鏡澆灌枯死樹木的情景。這隻猴子象徵了那些自詡為鑑賞家的時髦人物,枯死的樹木則是用以比擬為古代大師(Old Masters)的作品,因此盆栽上標誌出1502、1600與1606等古早的年份,而猴子不斷澆灌枯木的樣子,正是霍加斯想要傳達當時鑑賞家們一昧迷戀著古代作品,反而忽視了英國當代藝術的力量。猴子拿著放大鏡細細觀察枯木的行為,更是諷刺這些鑑賞家雖然看得更近,但卻看不見當下與未來的遠見。


由於鑑賞建立在精確觀看的行為之上,因此具有放大效果、調整視野清晰度的眼鏡,自然早就成為了鑑賞家「看得更近」的必備工具,用於檢視作品紋理、發現細節。十八世紀描繪荷蘭藏家—楊‧吉爾德梅斯特(Jan Gildemeester, 1744-1799)繪畫收藏室的作品,就可見前來參訪的人們或持拿、或配戴眼鏡細細地鑑賞吉爾德梅斯特的藏品(圖3)。同樣的情形亦可見於法國畫家瓦托所繪的風《熱爾桑畫廊》(圖4),就可以看見後方一位女士正透過手持眼鏡來閱讀繪畫,彷彿試圖透過貼近畫面上的筆觸細節,尋找出畫家們作畫的奧秘,抑或是驚嘆於畫家們筆法的細膩。


可惜的是,由於這位女士背對著我們,所以我們無法清楚看見她所用的眼鏡樣式,但從其持拿眼鏡的暗色長柄來看,可以推知所使用的是當時常見的長柄式手持眼鏡(Lorgnette)。這種眼鏡通常由兩片鏡片組成,透過持拿柄部的方式將鏡片舉至眼前觀看,常以金屬、象牙、玳帽等材質來製作具有裝飾性的長柄與眼鏡框架,是當時女子們出席重要社交場合時,用來強調自己身份高雅時不可或缺的配備。例如金可文教基金會的手持眼鏡(圖5),透過黃金圓珠妝點暗色的玳帽方式,呈現出一種低調又不失華麗的美感。除此以外,亦有在長柄上鑲有寶石的形式或結合各種華麗紋飾造型而成的造型。(圖6)


這種充滿優雅氣息的長柄式手持眼鏡後來成為十九世紀時期上流社會女子的時尚配件,成為出席各種社交活動、正式場合的單品,同時也是描繪肖像畫時用以襯托畫中人物高貴、文雅氣質的元素。

© Rijksmuseum

1841年的《阿加莎‧佩特羅內拉‧哈特森(Agatha Petronella Hartsen, 1814-78)的婚禮肖像》(圖7),便紀錄著身穿白紗阿加莎拿著長柄式手持眼鏡的樣貌。另外一幅同樣繪於十九世紀的《女子肖像》(圖8)亦可見這位穿著華麗的女子握著手持長柄式手持眼鏡,輕倚在扶手上。


直至十九世紀晚期,長柄式手持眼鏡都仍是一種時尚標誌或推薦之時尚單品。當時知名的法國時尚雜誌La Mode Illustrée,1899年11月出版的第45期雜誌中就有相關的描繪(圖9),畫中穿著粉色長裙的女士一手輕撫著桌沿,一手拿著長柄式手持眼鏡站在雕像前,顯得知性、典雅。這些圖像都在在說明著眼鏡不再只是觀看藝術的工具,更是象徵品味、階級與文化修養的視覺符號。

參考資料
Mount, Harry. “The Monkey with the Magnifying Glass: Constructions of the Connoisseur in Eighteenth-Century Britain.” Oxford Art Journal 29, no. 2 (2006): 167–184. https://doi.org/10.1093/oxartj/kcl004.
Vincent, Susan. “Ogling, Quizzing, and Spying: The Eyeglass.” Fashion Studies 1, no. 1 (2018): 1–28.
Watteau, Jean-Antoine. The Shop Sign of Gersaint. 1720–21. Oil on canva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360119.
Sabin, Stefana. In the Blink of an Eye: a cultural history of spectacles. Reaktion Books, 2001.
Kobi,Valérie. “On Spectacles and Magnifying Glasses: the connoisseur in action,” Journal of Art Historiography (24), URL: https://arthistoriography.files.wordpress.com/2021/05/kobi.pdf
Riccini, Raimonda. Taking Eyeglasses Seriously: Art, Histo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Vision. Silvana,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