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觀看 — 覺察 — 洞見

    轉化過去所見,探詢觸動之景,形塑嚮往未來。
    Vision是跨越時空的存在,從當下純粹的「觀看」,推進為沈澱所思的「察覺」,而後淬煉、創作、形成「洞見」。
    以Vision的多重意涵為旨,金可文教基金會期許能探索在過去、現在和未來,「觀看」的各種形式與意義。

    用一副眼鏡 打開日常的奇想之門 — Ying-Ju Chen《Looking Through My Glasses》

    鬧鐘是太陽、格子衫裡藏著小烏龜、撐開的雨傘竟是漂浮的西瓜?戴上神秘眼鏡 ,原本單調的日常馬上翻轉。看似乏味的生活,其實一直疊映著秘密與奇想。現在,邀你也一起戴上這副眼鏡,
打開日常的奇幻遊戲。

    東風西「見」

    東西方在珠寶美學的發展上各有所長,而自古以來,東方與西方藝術透由傳教士、外交使團與商旅的引介,再再驚豔著彼此的感官,影響深遠。

    視覺是一種詮釋的藝術

    當我們試圖探討觀看的方式,就必然要提起約翰・柏格(John Berger)的經典《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這本書是對藝術鑑賞的一次深刻反思,連帶著啟發了大眾對於所見是否即所得產生更多的質疑,挑戰了傳統的觀看方式,並揭示了視覺文化中的權力結構。

    迎向更光明的未來 — 關於「讓孩子也看清楚」的那段歷史

    讓孩子戴上眼鏡至今猶是如此充滿挑戰,讓人不禁好奇,最開始的這一切究竟是怎麼被催生的呢?